当前位置:引导页 > 皮革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十三五”供给侧改革 新经济常态下谈皮革行业
2016-07-03 10:13

       2016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真正落地强化实施的关键之年,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皮革行业发展的重要之年。那么,在此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众多业内人士又有哪些新思考呢?

 

      不只有当下的困难,也应有诗和远方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他还同时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中国皮革协会也于2015年下半年推出了《皮革行业“十三五”发展构想讨论稿》(以下简称“皮革十三五”),“皮革十三五”提出了未来五年皮革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为了让业内人士更好地理解“皮革十三五”的内容精髓,记者特别前往中国皮革协会采访了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先生,请他就“皮革十三五”出台的背景、意义及供给侧改革等相关内容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解读。

 

 

       用心布局皮革行业下一个五年

 

       在记者问及“皮革十三五”出台的背景时,李玉中解释说,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宏观层面,经济环境整体发展的目标,二是皮革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国家层面宏观调控来看,有国家的五年规划;从行业层面来看,各个行业也都有自己的五年规划。相应地,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十三五”开启之前,中国皮革协会受政府的委托,通过对整个行业共同发展目标的及时梳理,提出一个宏观发展目标及政策建议,包括一些重要的措施,制定出“皮革十三五”,便于行业在最近五年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奋斗目标,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客观的指引作用。每一次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既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性的需要,也是中国皮革协会对皮革行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谈到布局皮革行业下一个五年的举措时,李玉中对“皮革十三五”的指导思想及指导目标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阐述:以“提质增效,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实施中高端品牌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挖掘内销市场潜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为指导思想,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产与效益平稳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制造取得实效;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全渠道营销能力不断提升;质量品牌效益显著提高;特色区域建设稳步提升;行业人才梯队基本形成”为发展目标。这些都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规律相吻合的,是同党及国家的宏观政策、行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一致的。

 

       认清形势,直面困难,顺势而为

 

       在解读“皮革十三五”时,李玉中坦言,皮革行业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历史发展原因所造成的皮革行业“污染帽子”根深蒂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同时,他也强调,客观地来讲,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并实现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李玉中敦促广大皮革同仁不应失去信心,还是应当客观理性地认清形势,直面困难,做好自己,顺势而为。因为在他看来,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对于“皮革十三五”中所提出的“提质增效”,李玉中坚定地说:“在皮革行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后,一定要走质量效益的发展之路,不要再走规模扩张型的发展之路。”他分析说,尽管每个企业的发展思路可能不尽相同,但是都不应该只简单的依靠量的增加去求得更大的发展,而更应将提质增效、提高产品自身附加值作为企业发展的新目标。以出厂价为150元的一双鞋为例,如果有自主的创新设计,或者有新材料的应用,或者有新功能的开发,最后可将其出厂价提高到180元。产品本身所消耗的成本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最后的售价就有了明显的提升空间。对于制革来说,提质增效也是一样的有需求。比如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的应用、花色的丰富、品质的提升等手段来提高皮革产品的附加值。如果每尺皮革价格提高1元钱的话,那么对一个有点规模的企业来说,这也是相当可观的。

 

       在谈到皮革行业的配套行业时,李玉中形象地比如说:“皮革化工与皮革设备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两翼”。他认为,从自身发展来看,尽管皮革化工与皮革设备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来说,确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皮革化工、皮革设备等配套行业未来发展提升的空间很大,提质增效的需求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李玉中看来,提质增效其实是与企业的自主创新分不开的。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十大发展目标之一,也写进了“皮革十三五”中。他认为,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技术与产品的创新是根本,并且是密不可分的。除此之外,管理、渠道(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营销模式等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完善、新兴渠道的拓展与应用、成本的控制(原材料及能源成本的降低)等措施,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皮革十三五’此次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作为皮革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与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两个部分‘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相吻合的。”李玉中继续分析说,“环保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皮革行业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也是势在必行。我理解的绿色发展,并不是一刀切的强行关停,而应是科学客观地加以区分,因势利导地加以治理。”谈及此,李玉中回忆起大约在十年前他同企业座谈时的建议:如果企业不将环保问题解决,那么环保问题将会把企业解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观。同时,李玉中还指出,由于国家有关水保护、土壤保护、空气保护等方面的若干法规及标准相继出台,对整个皮革行业的环保压力有所增强。因此,在制定“皮革十三五”时,我们建议企业更要加大环保投入力度,重视环保治理的效果。

 

       李玉中坦承,由于原来的规划落后、环保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到位、管理跟不上等历史发展的原因所致的一些企业环保问题,也确实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但是,让人欣慰地是,从目前皮革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环保达标是没问题的。“凡是有工业的地方,就一定有污染。”李玉中对污染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凡是对人体健康或感觉不舒服的行为(对人体及生活产生不愉快、不愉悦的感受或现象),都可称之为污染,比如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对于皮革行业的污染,他建议大家从以下四个层面来审视:(1)污染是存在的;(2)污染是有限的,即危害性是有一定限度的;(3)污染处理,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4)污染治理结果是完全可以达到环保标准要求的。李玉中同时还强调,要重新审视、科学看待与正视污染,积极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确保符合环保达标要求。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少排放,这既是行业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于“皮革十三五”中所列出的“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产业转移”的发展指导思想,李玉中认为,这是行业发展到不同历史时期所对应的不同调整策略。对于“产业转移”,李玉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产业转移应该包含3个层面:(1)梯度性转移,即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2)渐进式转移,即逐步转出行业的某一部分,比如制鞋业的转移,制革业的转移等;(3)平衡性转移,在转出的同时还有转入,比如广东地区,既有将低端的制造转出,也有高端的设计、研发与品牌管理的转入。”

 

       对于“供给侧改革”这个热门话题,李玉中认为,长期以来,消费需求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供给始终处于弱侧。这次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是要充分地利用“需求与供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的辩证关系,除了通过“需求侧”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之外,还可以考虑用“供给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他看来,皮革企业提供的产品,上游对下游就是供给侧;终端产品对消费者就是供给侧。综合来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依照需求有效地整合供给,提升供给侧效率。李玉中告诉记者:“实际上,‘皮革十三五’中提出的大部分概念都涵盖了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比如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渠道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比如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结构性调整(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等内容都有涉及。”

 

       在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李玉中所解读出的“皮革十三五”的内容,既积极响应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行业发展的现实;既直面行业发展难题,也着眼行业发展大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盛气凌人;不盲从,不悲观;有目标,有要求……记者真心希望行业同仁以此为契机,认清形势,直面困难,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能顺势而为,取得更大的发展!

 

       皮革行业也应该有诗和远方

 

       说到困难,谈到竞争,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只是皮革行业所独有。李玉中直言不讳地说,各行各业所面临的总体困难等共性问题都是差不多的,大家都有发展的压力。

 

       具体到环保压力问题时,李玉中语重心长地说:“在十三五发展期间,协会希望每一个想持续发展的制革企业,甚至一些皮革制品的企业,VOC达标问题也应该重视起来。”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福建漳浦皮革园区,凡是涉及到有异味的挥发性气体(不一定是VOC)的每一个操作车间内都安装了抽风设备;在污水处理方面,最可喜的是采用了渗透及反渗透膜的技术,处理过的水接近饮用水的标准,这样就可以循环利用了,能节省大量的用水。李玉中补充说道:“我看到工业园区至少有两家企业在使用这种技术处理系统。”现在很多制革企业都要求废水分段排放、分流处理,不再是混合排放处理了,一部分直接回收利用,一部分才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做进一步的处理。漳浦工业园区堪称环保治理技术引导性的典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制革厂脏、臭的固有印象。

 

       随着绿色化学品和无污染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皮革产业对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工艺内的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也越来越普及。“我记得某位专注污染的经济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所谓污染,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制革行业来看,有专家正在研究将所有的附属产品资源化。”李玉中进一步分析说,比如,在制革中可将原皮所脱的毛及废水进行资源化;可将铬液、铬泥处理后,制成鞣剂,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不含铬的污泥,即一般的工业污泥,可进行固化处理,再同煤一起混合,制成热值比较高的燃料……这样一来,制革基本上都可实现资源化的利用,制革行业的达标排放自然不在话下了。

 

       无论是经济下行、环保严苛的压力,还是自主创新不足、劳动力成本高企的压力,在李玉中看来,这些都只是皮革行业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对于皮革行业的发展前景,李玉中却一直充满了信心:“纹路自然、手感滑腻的皮革天然属性,决定了其透气性、吸水性、延伸性等独有的天然卫生性能,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可替代性比较小。换言之,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皮革产品消费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人们对皮革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我始终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聆听着李玉中对皮革行业发展的客观理性分析,记者蓦然想起高晓松说的那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浪漫情怀。是的,皮革行业不只有当前困难的“残酷现实”,也应该有诗和远方的“浪漫期待”!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先生